在上世纪,艺名取得的方式与如今截然不同。与当下的雅致、大气的艺名相比,过去的艺名更趋向于俗气,迎合大众口味,力求一秒钟就能被人记住。这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,主人公是一位原名“王庶熙”的女孩,因为校长嫌弃她的名字太文雅,亲自为她取了一个“土艺名”——“王人美”。这个名字的取法颇有趣味,正好是“美人王”倒过来。这个小花絮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位早期影坛的女星。
王庶熙,生于1914年的湖南长沙,成长于一个十分热闹的家庭,共有10个兄弟姐妹。1926年,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,初衷是成为一名老师,但随着她的容貌逐渐显露出漂亮,身边的人纷纷建议她尝试演戏。这个建议激发了她的兴趣,也为她的未来埋下了伏笔。
展开剩余66%1927年,王庶熙与哥哥们来到上海,考入了上海美美女校,后来改名为中华歌舞团,专攻歌舞表演。校长黎锦晖看中了她那稚嫩、毫不做作的模样,认为她具有未来发展的潜力。然而,黎锦晖对她的名字不太满意,认为太文雅,于是亲自为她取了一个更符合当时审美的“土艺名”——“王人美”。这个名字,不仅够俗够好记,而且通过倒读,成为“美人王”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记忆点。
改名之后,王庶熙变成了“王人美”,迅速崭露头角。1930年,16岁的她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《空谷猿声》。随后,她加入联华影业公司,相继出演了多部影片,其中以《渔光曲》最为经典,成为近代中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。这部电影让她的名气不亚于当时的胡蝶和阮玲玉,成为家喻户晓的“美人王”。
王人美的演唱风格也备受好评。虽然没有花哨的技巧,但她凄美的声线却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。她的歌声和演技一样,真实而打动人心。这或许也是校长当初看中她的毫不做作的特质所在。
2005年,中国电影迎来了100周年,王人美被评为“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”,这是对她在电影事业上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。
总的来说,王人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从一个名字被嫌弃的普通女孩到被赋予“土艺名”后一炮走红,再到成为早期中国电影的代表性人物,她的经历堪称传奇。校长的一时灵感,让一个平凡的名字变成了流传百年的“美人王”,这背后不仅是她的努力,也是时代的巧合。
发布于:天津市